臨近年末,百億元以上規模的基金業績分化明顯。在一些基金賺得盆滿缽滿的同時,另一些基金則出現了虧損。從百億級基金經理對2022年的展望可以看出,他們對于后市仍偏樂觀。在結構性行情下,新能源車、光伏、科技等賽道依舊獲得基金經理的持續關注。
首尾業績差距大
截至今年三季度末,除貨幣基金外,剔除年內新成立的基金,規模在百億元以上的公募基金共有298只。數據顯示,截至12月20日,百億元以上規模的基金平均年內收益率為 5.05%,中位數為3.25%,其中有94只基金年內收益率為負。
統計發現,百億基金業績首尾差距較大。規模最大的主動權益基金易方達藍籌精選,截至12月20日,今年以來收益率為-9.52%;而年內業績最好的基金是規模為116.29億元的前海開源公用事業,截至12月20日,今年以來收益率達到113.98%。
除了規模影響基金管理難度外,基金經理的行業選擇也對收益率有不小的影響。今年以來重倉新能源的基金業績普遍表現較好。
截至12月20日,業績排名居前的基金還有廣發多因子、大成新銳產業等,基金規模多居于100億元至200億元之間,年內收益率均超過70%。
在上述業績表現居前的百億基金中,重倉板塊主要有光伏、鋰電、新能源車等今年以來景氣度較好的賽道。而重倉醫藥、消費等核心資產的基金今年普遍業績表現不佳。不難看出,百億基金的分化表現主要與今年的市場行情分化有關。
多因素引發分化
據天風證券(601162)對三季度基金經理持倉情況的統計,盡管三季度有所減持,但食品、醫藥、電子等板塊仍是頭部基金經理持續看好的品種。從三季度持倉看,若不剔除港股,頭部基金經理配置比例相比全市場平均水平高出較多的行業,包括食品飲料、電子、傳媒和交通運輸,配置比例低于平均水平較多的行業為機械設備、有色金屬、國防軍工、電氣設備、房地產。
在私募排排網財富管理合伙人曾衡偉看來,今年市場呈現出極端的結構性行情,對于此前風格偏向均衡或消費的明星基金經理而言,很難有所表現。而選擇新能源車、半導體、周期品、軍工等熱點板塊的基金表現就會比較亮眼。
“基金經理投資風格、投資偏好、投研能力也是造成基金業績分化的主要原因,有明顯行業限制或者固守在特定行業精選個股的基金經理,今年業績表現可能會比較差。而那些擅長行業、風格或者熱點判斷,把握輪動機會的基金經理,收益會好很多。”曾衡偉補充道。
百億基金經理應對市場變化做出的調整也備受關注。對于后市走勢,基金經理發表了不同看法,大部分基金經理對后市看法樂觀,并且堅定看好具備核心競爭力的高質量公司。
展望未來,中歐基金認為,政策面穩增長的基調較為明確,對于市場后市并不悲觀。在流動性寬松的背景下,市場將有比較好的機會。具體到新能源板塊,電動汽車產業鏈景氣度持續處于高位,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之后,估值已經回歸合理水平甚至低估,當前是比較好的布局時點;光伏產業鏈近期在硅料價格帶動下,進入成本下降通道,將會有利于明年需求的持續釋放,光伏產業鏈將有比較好的投資機會。